2009-09-15 13:54:04 来源:水泥人网

浅谈中国水泥业发展

    一、近年来,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近年来非常迅速。到2009年末,预计全国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将突破1000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将达到9.4亿吨,水泥产量将达到15亿吨。同时,30年来,中国的水泥产量以超过年均10%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笔者曾经与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交流,在谈到中国水泥的发展时,他一连说了几个想不到:想不到中国水泥的产能产量提高的如此迅速;想不到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想不到水泥投资会火热到如此的地步。

    一位业内高层人士在回顾中国水泥发展历程时,曾谈到一段往事:当年他曾向国务院一位领导提出,希望国家给予水泥行业100亿的投资,以把我国水泥行业做强。这位领导要求:“十一五”期间,能不能把新型干法水泥增加个几千万吨。结果十一五还没有结束,全国新型干法水泥已经搞到八亿多吨。这个速度是当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2000年时,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仅为6656万吨,而到2006年便达到了5.1亿吨,2008年更达到8.1亿吨。不过短短8年,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量的比例就从12%迅速提高到61%,到2009年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突破70%甚至80%都完全可能。其发展速度,确实高的惊人。

    从水泥产量来看,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只有6524万吨,2001年,全国水泥产量是6.61吨,2004年达到9.7亿吨,2005年首次突破10亿吨,2007年水泥实际产量超过13.5亿吨,2008年为13.88亿吨,2009年上半年,超过7.35亿吨。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3%的高位。

    中国水泥的产能产量连续多年出现大规模增长,完全得益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基础建设投资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建设拉动,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大量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这些都需要水泥的支撑。一言以蔽之,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导致了水泥产业的长期繁荣。

    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至于国家相关部门对水泥增长的规划,长期以来跟不上水泥的实际增长速度。2002年,规划水泥产量5.9亿吨,实际生产7.5亿吨;2003年,规划水泥产量7.5亿吨,实际生产8.5亿吨;2004年,规划水泥产量8.5亿吨,实际生产9.5亿吨;2005年,规划水泥产量9.5亿吨,实际生产10.5亿吨。2008年,规划12.5亿吨,实际生产13.8亿吨。连续10年,每年水泥的规划目标与实际水泥产量,相差几乎都在一亿吨以上。

    从1985年到现在,中国水泥产量连续二十多年名列世界第一,是同期全世界水泥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样,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也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从上列数据看,近几年来,速度更是快的惊人。

    但中国水泥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亦出现了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态势,其严重程度,很让业界人士和国家相关部门担忧。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大区域,除西北的新疆、甘肃稍好一些之外,各个省区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泥产能过剩现象。在饱受业内诟病的“浙江现象”后,“四川现象”、“重庆现象”、“河南现象”、“湖南现象”等等,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新一轮产能严重过剩的典型。

    为什么中国的水泥投资态势,已经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不得不出手进行产业政策修订的地步,一些省区政府也已经出台措施,停止审批新上水泥建设项目,但仍不能完全遏制这种全国性的投资浪潮。资料显示,水泥已经成为我国包括钢铁、造船在内的三大产能严重过剩产业,而且其发展势头都并未衰减。

    与钢铁、造船一样,目前水泥的投资者仍然缺乏理性,投了再说,全然不顾行业产能整体过剩的事实。这种仍在持续的非理性投资,与一些地方政府寻求政绩欢迎投资的冲动接合,这是形成持久不衰的水泥投资热潮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我国目前的投资通道还比较狭窄。诸多热点领域尚未对社会资本开放,而水泥属于自由投资领域,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入门限制并不算多。入门相对容易,热情自然高涨。

    原因之三还是市场向好。尽管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前景摆在眼前,但全国每年十几亿吨的水泥需求量,使投资人相信自己的水泥仍然有市场可卖,以水泥这种大批量供应的特殊产品,每吨只赚10块钱仍然有利可图,资本逐利的目标仍然可以实现,为何不投?

    原因之四在于大型企业的战略发展意图。在持续的水泥项目投资热潮中,几乎处处可以看见大型水泥企业的身影,甚至成为了投资的主力军。大企业的四处抢点布局,一是倚仗自身强大的实力,与当地水泥企业硬性争夺市场,并且不畏忌任何竞争;二是有其战略发展考虑。中国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而进一步做大做强是所有大企业的梦想。布局四方,目标直指区域行业整合,兼并重组,在适当的时候大举收购在竞争中败北的中小型企业,达到迅速扩张自身实力,成为区域龙头,保持全国行业前列位置的目的。

    水泥过度投资的态势还能持续多久,国家相关部委及省区政府出手究竟能否有效遏制投资冲动,笔者与很多行业中人一样,尚心存疑问,正在密切关注中。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