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13:30:40 来源:水泥人网

刘长发:科学认识我国工业发展所处阶段和发展水泥总量的关系

我们规划院也参与了这次产能过剩的调研和产业政策的修订工作。借此机会,我想谈一下对于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所处阶段和水泥总量发展到多少的一些看法。

一、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认识

现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产能过剩的现象,实质应该从我们水泥工业所处的阶段来认识和加以判断。大家可以看到38号文件里面,指出过剩产能除了水泥外,还包括钢铁。这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标志着中国工业化中期结束,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这也说明水泥、钢铁等进一步扩大产能的空间不大。工业化三个阶段,初期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中期的资金密集型,我国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的表现是技术密集型,我国现在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中,这与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后期的时代有着根本区别,它可以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三者要相互融合,这是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区别。

现在的问题是,在即将进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支持经济发展的阶段,各行业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于水泥行业,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大水泥的概念”,从而拓展水泥工业的概念,使其与国际接轨。“大水泥的概念”主要包括:水泥制造业、水泥混凝土制造业、水泥制品。水泥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只是半成品,它最终要变成混凝土,才能变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我们在产业政策中提了一条,就是提高水泥工业化加工率。目前我国的水泥工厂化加工率只有27%左右,我们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能否使其提高到50%以上。未来几年,水泥建新厂已无太大的空间,下一步要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对水泥发展总量的看法

如何看待水泥产能过剩问题,我认为水泥消费是具有一定的规律,世界发展国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它呈现一个倒U型的曲线,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达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水泥总量的需求是一个常量。虽然目前对这个常量的确定由于一些制约条件的限制,因此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整体趋势是可预测的。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它会出现一个峰值,峰值过后会逐步下降。目前在一些欧美国家只有300公斤、400公斤到500公斤左右的人均消费量,每年都在其区间中波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我国水泥消费量的走势也会服从这样一个规律,现在我们要确定峰值的大小,从而预测出动态平衡值。对于一个区域水泥产能如果只发展到该区域的动态平衡值以下是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的;如果发展到峰值以上,将会产生大量的过剩。我们应该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不要发展到特别大,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发展到峰值的70%左右比较恰当。即如果一个地区需要1亿吨水泥,那么只要发展到7000万吨就足够了,剩下的3000万吨的缺口由国际贸易或区域贸易合作来解决,如美国。

我们把超过峰值70%,且未达到峰值称为产能相对过剩;如果超过峰值,则称为产能绝对过剩。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处于产能相对过剩地区,而还有一些地区则处于产能绝对过剩地区,如浙江、安徽及可能的四川。

进入新世纪的水泥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水泥工业布局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导致在一个区域内的生产力布局不均衡。对于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而言,无论技术水平多先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由产能布局不均衡也会形成无效的生产能力。从全国来看,有一些还没有完成生产力布局的地区,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总体上大部分地区水泥工业建新线已经不是主要任务了。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