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3 15:44:11 来源:水泥人网

陕西陈仓灾后重建铸造辉煌

    五月的陈仓,艳阳高照,生机盎然。

从企业到社区、从学校到医院……连日来,我们穿行于热火朝天的重建工地,奔走在色彩斑斓的都市乡村,一路走来,太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和鼓舞,太多的场景令我们欣喜和振奋:搬进新居的群众喜笑颜开、恢复生产的工厂里机器轰鸣、焕然一新的校园中书声琅琅……广袤的陈仓大地上昼夜回响着劳动者的号子声,随处可见建设者挥汗如雨的身影,一幅灾后重建、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灾后重建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一张醒目的《陈仓区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情况排名榜》——

全区1011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993个,占总项目数的98.2%;

项目总投资34.74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1.85亿元,占总投资的62.9%。

总投资6.59亿元的7820户农村因灾受损房屋重建工作全面完成;11984户农村房屋维修户全面完成,加固房屋33659间。

138个中小学校重建项目,已建成投用94个,其余44个将在今年9月1日前全部投用。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项目46个,开工45个。

城镇居民住房已拆除D级危楼23栋654户,开工在建安置楼16栋463户,建设廉租住房500套,维修加固中度受损楼210栋8283户。

……

这一组组数据,正是全区上下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全面加速灾后重建步伐的真实写照。陈仓区灾后重建办公室副主任王西全介绍说,在《陈仓区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情况排名榜》上,公布着全区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87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按项目的开工率、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等指标,划定绿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根据区上出台了《灾后重建项目公开考评监督办法》和《灾后重建项目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对灾后重建项目实行周通报、旬警示“信号灯”动态管理。公布的内容每周更新一次,对连续三周进入“红灯区”的部门,将实行下发“督促通知书”、挂牌督办、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票否决”等措施,以加快灾后重建项目进度。

为了确保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陈仓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7位副区长为副组长,26个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和农村住房、教育卫生等11个灾后重建工作组,实行区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灾后重建工作组及区级部门分工负责,项目单位组织实施,监察、审计、考核办、督查室监督指导的工作机制。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区政府每周的区长碰头会,把灾后重建作为固定议题进行安排部署。对建设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重建项目,由区级领导分工包抓。区政府还与相关部门、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灾后重建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考核,有效地推动了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同时,针对规划、环评、图纸设计审批等程序时间长等问题,在宝鸡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仓区邀请市城建、国土、环保等13个职能部门来区现场办公,按照坚持原则,简化程序的原则,进行灾后重建项目进行集中审批,极大地缩短了审批周期,加快了项目进度。

“产业恢复发展是灾区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一手抓重建、一手抓产业。既立足当前,坚持民生优先,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又要着眼长远,把产业恢复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培育支柱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推动陈仓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遵循这一理念,陈仓区委、区政府一边千方百计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力争早投产、早收益。一边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认真分析本地实际情况,找准国家政策与本地优势的结合点,切实选准突破口,通过向上积极争取,向外招商引资,引进更多有利于壮大产业和优化结构的大项目、好项目,增添发展后劲,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奋力夺取重建、发展双胜利。

原宝鸡华伟水泥公司是陈仓区的重点企业。在汶川大地震中,企业的厂房和生产设施严重受损,加之公司原有的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恢复重建工作举步维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处于瘫痪状态。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优化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为了能尽快给企业找到一条出路,区上经贸、环保等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进行优化升级。经过多方努力,引进了国家“973”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计划投资12亿元,新建两条日产4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该项目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的节能、降耗、环保等特点,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高性能水泥400多万吨,实现产值14多亿元,年创利税2亿多元,安置就业500多人。首条生产线已于去年10月竣工投产,二期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同时,还将配套建设8MW纯低温余热电站,利用生产余热每年可发电5580KWH。

在宝鸡祥和面粉公司,我们了解到,地震受损的小麦生产线,采用的是传统的湿法清理工艺,每年耗水和污水排放均为12万立方、排放悬浮物50吨。在恢复重建中,不是“建新如旧”,而是公司淘汰了落后生产线,瞄准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干法清理生产工艺,整合资金6000多万元,异地重建了占地42亩、年产30万吨专用小麦粉生产线。目前已建投产,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6亿多元,实现利税2800万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多个,间接就业岗位15000个,带动了周边5县26个乡镇10万户农民户均增收1500多元,拉动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增收近1600万元。更重要的是,每年节约生产用水30万多立方,减少污水排放25万立方,减少悬浮物排放100多吨,为节约企业成本5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节能减排的双赢。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灾后重建等多重压力,陈仓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开拓奋进,克难攻坚,加速推进产业恢复发展,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2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3亿元,增长41.5%;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增长23.5%;农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增长21.5%,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关系到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成效,也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地震及多次余震,导致陈仓区多处山体滑坡,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森林植被及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仅森林资源受损面积就达2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为了逐步实现从“满目疮痍”向“秀美山川”的转变,陈仓区坚持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防灾减灾体系与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积极实施林业生态修复五大工程:在山高坡陡、立地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实施封山育林22.5万亩;在立地条件好的丘陵区、浅山区实施人工造林8000亩;在宋家山、法士特等重点台塬坡面区域,实施绿化工程1500亩;在川原及西部浅山区实施小城镇植被恢复重建项目、主干道路植被恢复项目。

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树精品、建靓点”的工作原则,突出“领导示范、精品引导、机制创新、义务植树”四项措施,通过实施城区绿化、北坡景观治理、交通干线绿化、重点水岸绿化、镇区绿化、绿色家园建设、旅游景区绿化、经济林建设、生态公益林保育等九大绿化工程,唱响绿色主旋律,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全区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009年,全区累计完成绿化投资6357万元,完成绿化里程36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3.6万亩,植树1079万株,建成了陈仓苑、南环路园林苗圃、北门景观林带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由灾前的40.2%提高到49.1%。如今,走进陈仓,满目苍翠、绿意盎然。绿色渲染的陈仓让人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品味到和谐的境界。

历史的大潮永远不会因为哪一次刻骨铭心的悲痛而停止波澜。如今,陈仓这片饱经沧桑的热土如同历经烈火洗礼的凤凰,正在艰难奋进、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生,破碎的废墟已被红砖青瓦掩盖,昔日的悲痛已化作奋进的力量,不屈不挠的陈仓人正阔步迈向新的征程。亲历了火热的重建现场,聆听着从灾难中走出的铿锵足音,见证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幸福家园,凝望着那悲伤后怒放的舒心笑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灾难中顽强崛起的陈仓人民一定会再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陈仓!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