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 14:21:41 来源:水泥人网

江苏省“十一五”水泥工业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

水泥人网

【时效性】

【颁布单位】 江苏省发改委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文号】

【名称】

【题注】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为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2006年第50号令)、《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发改工业[2006]2222号)、《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发改运行[2006]609号)、《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提供了重要原材料保障。全省水泥产量已由1978年444万吨增加到1990年1533万吨、2000年4600万吨和2005年9537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已由6.81%提高到9.04%。水泥工业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水泥工业发展规模、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房地产业发展速度等联系密切,存在较高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据测算,1978-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每增长1%(可比价),水泥产量分别增长0.96%、0.48%和0.34%。经过多年努力,全省水泥工业空间布局、产业组织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及其内在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逐步显现“发展中调整、调整中提高”的基本态势。

(一)产业空间分布。水泥工业主要依托矿石原料产地,空间布局基本合理。全省水泥原料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南京、镇江、徐州以及苏州、宜兴、溧阳、金坛、盱眙等少数地区。据调查,南京、镇江、徐州、无锡、常州、淮安等六市拥有熟料产能6756万吨,占全省82.16%,其中立窑产能2528万吨,旋窑产能4229万吨,分别占全省79.57%和83.79%。

(二)技术装备水平。水泥熟料生产工艺新型干法化、设备大型化趋势加快。(1)熟料窑型逐步调整。据调查,全省现有立窑302座,产能3176万吨,旋窑68座,产能5047万吨,旋窑产能占61.37%。(2)熟料工艺逐步改进。现有新型干法旋窑48座,产能4819万吨,分别占全省旋窑总数和产能的70.59%和95.48%。(3)单窑规模逐步提高。立窑平均产能一般仅有10万吨。通过淘汰落后,采用新型干法旋窑设备,旋窑平均产能已提高到74万吨,其中日产2000-5000吨旋窑19座,平均产能95万吨;日产5000吨以上旋窑13座,平均产能197万吨(参见附表四)。

(三)产业组织结构。贯彻水泥行业发展政策,通过兼并联合,优化产业生态。水泥粉磨企业发展迅速,较好地处理了水泥熟料大规模集中生产与商品水泥需求分散的矛盾。2004年末独立水泥粉磨企业64家,占全省水泥企业总数的25%,产能3616万吨,占磨机总能力的27.3%,其中苏州、无锡、南通等三市独立粉磨产能占全省64.2%。水泥生产“长流程”、“全能型”单一生产模式正在向“短流程”、“专业型”方向转变。

通过深化改革,全面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发挥市场自主调节作用,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环境渐趋好转,但可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突出矛盾。一是原料供给不够均衡。灰岩资源总量较少,分布不均,其中一半以上位于限制开山采石的禁采区域。二是技术装备相对落后。2004年末全省立窑数量及其熟料产能分别占全省81.6%和38.6%;新型干法窑中日产2000吨以下的占1/3;直径3.8米以下的中小型粉磨机械占全部粉磨加工能力的59.7%。三是厂址布局不尽合理。部分企业位于城郊或城镇居民密集居住点,随着城镇范围扩大,环境生态矛盾日渐突出。有的企业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依法关闭。四是发展路径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沿袭“立窑——旋窑——新型干法窑”技术路径,延续自我积累、原址扩张的发展轨迹,同质竞争,造成浪费。

二、指导思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的原则,加快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要结合产业结构转型、投资结构调整、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等重大因素变化,参照水泥需求弹性系数,积极推进全省水泥工业调整和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实施宏观调节,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行业组织程度、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加快优胜劣汰,逐步走出一条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竞争能力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水泥工业发展道路,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有力的材料保障。

三、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水泥工业力争实现以下阶段性目标:

(一)总量控制。全省水泥产量年均增长7%左右,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幅4个百分点以上,弹性系数由0.96下降到0.6左右。通过等量淘汰和减量淘汰(指淘汰规模大于建设规模),重点控制熟料产能,预期2010年控制在1亿吨以内,年均增长4%以下(参见附表六、七)。

(二)布局调整。依据资源分布,结合市场需求和运输条件,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大型水泥熟料基地。积极控制环境敏感地区企业扩能,推动搬迁、转产。按照循环经济原则,依托固废资源发展粉磨加工。

(三)技术先进。加快淘汰立窑、干法中空窑和湿法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力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比重由2004年58%提高到2010年80%以上,领先全国10个百分点,其中单线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工艺熟料产能占50%,提高20个百分点。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