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 08:37:06 来源:水泥人网

姚燕:科技创新支撑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

水泥人网】以下是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姚燕在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讲话。

建筑材料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不仅为建筑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而且也为解决和改善城乡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建材工业和建筑业一并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作为经济建设重要原材料产业之一的建材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建筑业的拉动下,其发展势头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从1985年起,我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先后居于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我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的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并不是建材强国,有关专家将建材工业“大而不强”的现实总结为“四大五低”。“四大”即为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能源消耗大;“五低”则是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针对这一状况,建材工业提出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这里,“靠新出强”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升建材工业总体技术经济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由大变强”。

而建材制造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揭示出科技创新是贯穿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科技创新推动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一五”期间,建材主要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70%,浮法玻璃比重超过80%。建材工业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与科技创新工作密切相关。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利用现代流体力学、燃烧动力学、热工学、粉体工程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并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化信息技术进行水泥工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开展的大量试验研究为基础,天津院、合肥院等单位通过成套装备及单机设计、制造技术引进,在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及掌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不断创新,最终克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大幅度降低了建设投资,提高了设备运转率,使生产能耗、粉尘排放及产品质量等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使我国水泥工业实现以新型干法生产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成为可能,加快了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十一五”期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单位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基础研究”,通过开展水泥熟料分段烧成动力学及过程控制的研究,以期弄清熟料形成过程的最佳热、动力学机制,建立最佳能量配置,建立新一代高能效水泥窑炉工艺原型,进一步降低水泥熟料烧成的能耗。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是1959年由英国Pilkington兄弟研制成功,由于该工艺具有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产品规格多等优点,被誉为平板玻璃工业的一次革命。但由于受到技术封锁,我国平板玻璃工业被迫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购买皮尔金顿公司专利技术使用权的国家。1981年,通过建材行业各研究院所及企业的联合攻关,由我国自主开发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获得成功并通过国家级鉴定。目前,“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已成为世界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浮法玻璃技术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自主开发成功的“中国洛阳浮法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淀,终于在近年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率先攻克19mm~25mm超厚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开发出浮法技术生产电子工业用0.55mm、0.70mm超薄浮法玻璃产品,形成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与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杭州新型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浮法玻璃高效节能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开发了高效节能浮法玻璃熔窑结构和熔化工艺等技术与装备,创新成果集成用于日熔化量600吨的浮法玻璃示范线,实现熔化能耗6182kJ/kg玻璃液(燃料为天然气),与攻关前同等规模的浮法线相比节能15%以上,目前已在新建浮法玻璃生产线中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研发和推广了浮法玻璃熔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并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冷热电三联供”与烟气处理相结合的浮法玻璃熔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打破了单一发电模式,较好地适应了玻璃熔窑的废气余热资源特性(低品位及波动性)以及玻璃窑的工作特点,先进的窄点分析技术提高了余热综合利用率,为国内浮法玻璃生产实现节能减排起了示范作用。

科技创新引领建材工业昂首走向世界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创新,我国建材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重大成果。建材主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水泥工业的科技发展以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为主导,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技术与装备开始取得重大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通过自主创新,在预分解窑节能煅烧、大型原料均化、节能粉磨、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工艺设计到装备制造取得一系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在浮法玻璃生产大型化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基于这些创新成果,水泥、玻璃等行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率先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向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出口的跨越,其先进性、可靠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得到国际业界的好评。“十一五”期间,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性能水泥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立式磨(HRM4800)系统、大型辊压机(HFCG160-140)系统和第四代步进式冷却机(WHEC-5000),通过系统研究形成新型高效节能粉磨系统,其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水泥、玻璃等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