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 16:11:27 来源:水泥人网

宋志平:原点开始到世界水泥大王的传奇

在中国之前,日本也曾遭遇过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困扰。后来日本通过系列重组,只剩下3家大型水泥企业,总产能不到4000万吨,即不到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不少工厂在重组过程中被关停了。但据了解,2013年日本水泥每吨价格超过100美元,几乎是中国水泥价格的两倍,日本水泥企业整体盈利情况很好。“因为大企业能够保持盈利,关闭工厂不影响总体运转。如果关闭独立的小厂,就业、呆坏账、资源浪费等问题就会很突出。”宋志平对《国企》记者解释道。

因此,宋志平决定带领行业摒弃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无序恶性竞争,积极倡导共生多赢的包容性竞合模式。“作为央企,中国建材不仅要考虑自己赚钱,而且要引导市场良性运行。大企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你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你自己。”

于是,中国建材确立了推动水泥行业联合重组,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的发展路径。

徐州战役底定中联水泥

如今,中国建材已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商。然而,这一水泥王国的起点,仅仅是一家年产能130万吨的小水泥厂。

1999年,中国联合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到了2005年年底,通过一系列资产重组,中联水泥产能约为1000万吨,主要生产基地有三个:山东鲁南、河南南阳与安阳、徐州淮海。

2006年,海螺水泥(16.53, 0.05, 0.30%)开始进军徐州。狭路相逢,两家企业开始了激烈竞争。当时,海螺水泥拥有中国首条万吨生产线。相较之下,中国建材5000吨和3700吨的两条生产线则有些相形见绌。

尽管如此,白热化的竞争最终让两家企业谁都不挣钱。打到最激烈时,两家企业甚至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对外销售。

中联水泥是中国建材水泥梦想最初的载体。退还是守,竞争还是竞合?在认真思考并做了实地调研之后,宋志平决定亲自出马,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海螺水泥也很想早日结束这种恶性竞争局面。

经过十多次谈判,中联水泥上演“蛇吞象”,成功地把徐州海螺万吨线收入囊中,作价9.611亿元。这相当于中国建材上市第一次融资金额的一半。

在中国水泥乃至任何一个行业的并购历史上,这一次并购都值得人们铭记。

徐州海螺的万吨线进入中国建材后,通过统一采购,整合营销,成为当时全球七条万吨线中经济技术指标最好的一条线。重组后的第一年,中联水泥就挣回3亿元的利润,海螺水泥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国资委亦认为,此次重组有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实现了技术升级,避免了恶性竞争。

应该说,这是宋志平所讲的水泥行业协同效应,或者说是“竞争同归于尽,重组皆大欢喜”的理念首次被事实验证无误。这进一步激发了宋志平通过联合重组而不是新建工厂的方式来做大水泥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盘牛肉”成就南方水泥

汪庄茶局如今已是中国并购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但那次会面略带些偶然因素。

中联水泥在淮海经济区纵横捭阖的同时,宋志平又把目光投向了竞争同样激烈的浙江。最开始,中国建材选定的重组目标只是光宇集团旗下的浙江水泥有限公司。然而,实地考察的结果让宋志平萌生了一个更大的想法:“干脆搞一个南方水泥,把浙江、江西几省的企业联合起来。”

这个想法正中张剑星的下怀。

张剑星是虎山水泥的董事长。虎山水泥原来是一家国企,后来在张剑星的推动下改制为民企。与之前相比,改制之后的虎山水泥发展速度很快,几年间产能增长了10倍,并有了十几家分子公司。然而,困扰张剑星的几大难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热点推荐

2014版《全国水泥生产线名录》隆重出版

评:错峰生产与治霾是否有必然联系

四大事件或将拖累山水水泥业绩

>>网友热评新闻

央企领导侵吞国有资产被抓 下一位会是谁

甘肃祁连山水泥连续发生事故 谁该反思

冀东水泥辽阳分公司被疑熟料生产中掺假

现在关注水泥人网官方微信即可获取活动即时信息及项目最新详情,更有可能获得活动现场专属VIP服务。微信号:cementren01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