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11:21:03 来源:水泥人网

中国建材:高负债之下能否实现自我救赎

11月5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公布,公司于11月3日至4日成功发行第一期永续中票50亿元。前五个计息年度票面利率为5.70%。本期中期票据并无到期日,并将在公司依照其条款赎回之前长期存续。本期中期票据的发行由中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及上海浦发银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承销。

水泥人网了解,中国建材于9月29日获批发行100亿元永续中票额度,首期发行50亿元,二期50亿元将择期发行。

当我看到该则公告时,我的第一个反映是:中国建材开始了自我救赎。

7年(2007-2013年),水泥产能由13.6亿吨增长到了24.16亿吨,净利润由186亿元(2007年1-11月份)增长到了766亿元(最高为2011年,达1020亿元)。在这7年里,中国建材也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建材企业,发展成标榜世界500强的的龙头水泥企业,营收从105.14亿元增到了1176.87亿元,毛利也从19.95亿元增长到了301.38亿元,水泥年产量也由1666.4万吨增到了2.37亿吨。随着中国建材的崛起,媒体的视角开始聚焦到其身上,我们发现,随着企业规模、营收和利润的不断增加,其负债率也在水涨船高,从67.36%增长到了81.63%。我们不禁感叹:中国建材病了?

中国建材经过7年的快速发展,通过其不断的兼并重组,虽然,对水泥市场正常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其身份也从一个资源的整合者转变成一个病人。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得不到有效控制、行业需求下行压力较大和资本市场的要求下,中国建材开始了自我救赎:整合优化、增效降债。

发永续债:降低负债率

发永续债是否能够治好中国建材的病?要获取这个答案,我们就首先应该知道什么叫“永续债”?

“永续债”也叫无期限债,它不规定债务到期的期限,投资人可以收取相对高额的投资(利息)回报。但国内目前主推的“永续债” 是参照了国际市场“永续债”的功能,利用内地和香港在财务制度上的不同处理方式 ,设计的一款创新产品。虽说并不是国际意义上的“永续债”,但对于香港上市公司却实现了“永续债”的功能。 可称之为“类永续债”、“类优先股”。永续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降低香港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美化财务报表。降低负债率的主要原因是:其可以在会计处理上作为股本处理,而不计入长期负债的优势,进而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虽然发行永续债能够降低资产负债率,但对于中国建材负债总额2380.55亿元(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来说,即使其第二期永续债发行完成,也不过100亿元,对于中国建材可谓是杯水车薪,所以发永续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病情,并不能根治其病。

央企市营:调动职工主动性

混合所有制(以下简称混改)和央企市营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利润率。

2013年,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就曾提出了“央企市营”的模式;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宣布中国建材被列为国资委混改经济和央企董事会行使三项职权的双试点企业。其中,三项职权分别是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由此可见,混改和央企市营想达到的效果是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利润率。

利润率的提高肯定会降低中国建材的资产负债率,但其到底能增幅空间有多大?我们从中国建材旗下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水泥)总裁赵静涧在某会议上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说:“不可否认,新建的水泥生产线有很大优势,因为投入的成本低,肯定有钱赚。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违规新建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开始违规生产和销售,乱打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反倒不会亏损,合法经营的水泥企业却因此面临亏损的局面,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现象,这个问题如今就摆在我们面前。”

从西南水泥总裁赵静涧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不公平”,除了违规以外,还有新建线的优势。而中国建材所面对的多数是收购来的老水泥熟料线,甚至有些水泥熟料线类似于鸡肋,用之无利,弃之可惜。

在如今的水泥行业,即使枪法很准,小米加步枪真的能够打败飞机大炮吗?

兼并重组:提高市场话语权

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和商混行业的兼并重组真的提高了中国建材的话语权吗?

2007年成立南方水泥,通过7年的打拼,让南方水泥的水泥产量由298.8万吨增长到了10217万吨,商混销量从0立方米增长到了4941.18万立方米。2009年成立北方水泥,经过5年多的发展,水泥产量从21.14万吨增长到了1370.13万吨,商混销量也从0立方米增长到了137.76万立方米。2011年末,西南水泥也挂牌成立,并通过不到三年的时间,水泥产量从307.53万吨增长到了3611.79万吨,商混销量从1.73万立方米增长到27.43万立方米。中联水泥在过去的7年中,通过部分兼并重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水泥产量由1367.56万吨增长到了4856万吨,商混销量从0立方米增长到了3314万立方米。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材在过去的7年中,在巩固华东市场的前提下,不断的布局东北、华南和西南三个地区,大幅度提高了含华东在内,四个地区的水泥产能集中度。正如海螺水泥董事长郭文叁所说:“中国建材宋志平董事长为水泥工业饿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弥补了高速发展中民营企业像布朗运动一样杂乱无章的运动规律,有效地进行了市场整合。”

这种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只以“市场”为基准的大规模收购,不仅让中国建材失去的竞争力,也让中国建材债台高筑。虽然控制了市场话语权,但市场的天平并没有倾向中国建材。在这些地区中,小竞争者被收购后,而大的竞争者也迅速崛起。

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虽然部分大水泥企业不得不表现出竞合,但实际操作中却暗流涌动。此时,中国建材的话语权再次受到了挑战,而且比整合前更加激烈。

出路:让治标为治本赢取时间

治标更需治本,中国建材前期的铺垫可以理解为:治标为治本赢取时间。

资产负债率只是企业的运转所体现出来的病症,如果解决此种病症,就需要对症下药。融资、央企市营和提高话语权都为在表面来看都是治标,而水泥熟料线的技术劣势,才是中国建材的根本病因。

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正如海螺水泥董事长郭文叁所说:在过去二十多年,人员工资等等各个方面的物价都在飞涨,煤炭从当初每吨40元~60元涨到现在的600元/吨,水泥价格基本没有变动,但水泥行业仍然在健康发展,“靠的是科技进步、技术进步、管理进步、设计水平、装备水平等。”

治标为治本赢取时间。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员工积极性固然重要,提高技术优势,显然更重要。海螺水泥董事长郭文叁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就曾表示:海螺水泥随着余热发电的发展,令整体成本每吨亦相对减少15%,由此可见,技术优势的重要性。中国建材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否将水泥熟料线的科技水平提升上来呢?业内人士认为,兼并重组的部分熟料线技改投资不次于重建,这也是摆在中国建材面前的一大难题。

虽然水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利润难有大幅增长,但随着小型水泥厂被淘汰出局,整体行业的恶性竞争减弱,毛利率也将会有所改善,所以,水泥行业的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中国建材最坏的时候,也许才刚刚开始。

近期,种种利好消息,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中国建材身上时,同时也迫使中国建材不得不去思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高度依赖政策发展的中国建材,一旦风向有变,其又该如何实现自我救赎?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