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8 09:12:46 来源:水泥人网

海螺大步迈向世界各地展示海螺发展速度

2015年2月7日,安徽芜湖,海螺水泥与老挝湖南建材公司成功签署了老挝琅勃拉邦水泥项目合作协议,距离1月28日,与吉达蓬集团在老挝万象签署的万象水泥项目合作协议,仅仅过去10天,又一次展示了“海螺速度”,彰显了海螺海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从2011年海螺在印尼南加建立第一个根据地起,4年的时间里,海螺人豪情满怀,披荆斩棘,不断征战海外市场,踏遍大半个东南亚,从南加到马诺斯,从印尼到缅甸,从缅甸到老挝、柬埔寨,快速完成了市场布局。特别是2014年12月18日南加海螺建成投产,首战告捷,拉开了海螺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序幕。

响应号召 海外追梦

时间回溯到2011年,海螺集团成立15周年。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和无数风雨的洗礼,海螺从安徽开始立足,巩固华东,拓展华南,开发西部,走向全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此时的国内水泥市场却不乐观,经过多年的低门槛进入,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早在2009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继续保持海螺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必须“走出去”,在国外站稳脚跟,占领市场。而且通过长期的国内发展实践,公司在水泥项目设计、装备成套及制造、工程建设管理以及水泥项目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再加上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储备梯队建设,万事已经具备,海螺“走出去”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

2011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尼,提出要扩大和深化双边在基础设施、水泥项目等经贸领域的合作,为海螺提供了“走出去”的东风。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眼光瞄向印尼,与竞争对手争时间、比速度,先后三次组团对印尼进行了现场考察和项目洽谈,为下一步在印尼投资抓取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公司领导带队考察项目选址

仅仅2个月后,海螺集团就与印尼工业部、安徽省国资委、香港昌兴集团在雅加达印尼工业部会议室共同签署了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随后,公司多次召开印尼项目专题会议,深入研讨印尼水泥工业市场前景和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海外项目管理等,组建班子成员,成立印尼项目办公室,鼓舞大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拓展海外,在国际水泥舞台上展示海螺的风采。

签署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

海螺人,由此迈开了进军海外的步伐。

落子印尼 首战告捷

2011年9月,南加项目的先遣者们,带着全体海螺人的梦想,肩负“海外再建一个新海螺”使命,从芜湖飞广州,从广州飞雅加达,从雅加达飞班加马新,从班加马新到TABANLONG县城,历经2天时间,终于到达了项目所在地——丹戎。

当最初踏入异国他乡的兴奋慢慢褪去,舟车劳顿、风尘仆仆的他们刚下车就遭遇到了各种困难:四周全是茂密的丛林,人烟稀少,只有几户土著散落在周围,进厂道路既泥泞又坎坷,没有可供居住的宿舍,没有电,没有可口的饭菜,一切都是空白,从零开始。

创业艰难百战多,身处异国他乡,先遣队伍迸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他们克服了语言、文化、气候、习惯、孤独等困难,以大无畏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项目建设中,开始了真正的海外战斗历程。可以这么说,从报批、征地、自营到建设、安装、试生产、投产,每个节点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凝结着项目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没有路,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要在短期内开辟出一条原始森林道路谈何容易!在进厂主干道砍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问题。那是2012年5月17日,与施工单位约定早上8:30开始砍树,项目部的小伙子们早早就到了,但是一直等到上午10点都没见到施工方的人影,多轮催促后只换来“还需继续等”的答复,小伙子们想到当天任务都急了,商量后决定使用自有的一把电锯,用不熟练的技术轮流开始作业,当天上午就砍掉了15棵树。刚下过雨的地面满是泥泞,年轻人的鞋上全是厚厚的泥巴,但是他们却很兴奋,心中充满着将不毛之地建设成现代化工厂的豪情。

进厂道路开拓

气候差,他们细排计划,赶超进度。南加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一年9个月的雨季,3个月的旱季,有4个月的时间降雨最频繁,两天一场大雨,一天一场小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增添了施工难度,大量的降水造成难以克服的饱和土壤及泥泞地表,物资材料进场困难,自营土方设备车辆无法通行,部分天然地基子项不能正常组织施工,许多通行道路不得不安排重复休整。为此,公司积极做好道路场平排水、挡水、防水工作,做到室外工程小雨不间断施工,大雨期间暂停施工,大雨过后立即施工,暴雨过后不影响施工,对不适宜雨季施工的工程提前或暂缓安排,对土方工程等雨季不能间断施工的,调集人力组织快速施工,全力保证工程进度。

征地难,他们逐户拜访,艰苦谈判。印尼土地私有化,征地协调难度非常大,特别是矿山征地,先后经过了征地踏勘边界、地主调研、费用洽谈、协议草拟及签订等多个阶段,共历时6个多月。为确保征地过程受控,项目组抽调专人与BTI律师一起,全程跟踪参与征地工作中,组织多次踏勘,逐门逐户拜访地主,艰苦谈判,达成协议。2012年9月27日,当地村民无故反悔,没有按照协议约定支持公司工作,反而频频阻碍南加海螺测量和勘察单位工作的开展,连续寄来村民联名签署的征地反对信。公司积极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增派人手跟踪矿山征地工作,对收集的各类信息分析后,对各地主逐户拜访,牵头组织各地主重新踏看边界并在现场签订确认书,解决小地主对HBT土地测量结果的怀疑,赢得他们的信任,问题妥善解决。

融洽难,他们加强协调,融入当地。海外建厂和运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一把双刃剑,南加海螺秉承“共融、共享、共赢、共荣”理念,通过与当地警察、军队建立良好关系,在村内建立舆论网络,主动奖励对公司有帮助的村民以及适时给予附近村民的孤儿、学校捐赠部分公司自行制作的体育器材等方式,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扭转了被动的厂村关系,并适时参加当地政府、宗教组织开展的各类民族文化活动,较好的展示了“使命、价值、责任、友谊”的海螺公司形象,为公司建设和发展解决了外围障碍。

人才缺,他们拓展渠道,加强培训。由于项目所处地方偏僻,经济相对落后,人员招聘比较困难,他们提前策划招聘方案,采用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在印尼爪哇岛万隆、日惹等主要城市高等院校开展大型招聘会,完成项目人员准备工作。同时通过县劳工局及各类报刊、杂志等,扩大招聘面,拓展招聘渠道,先后引进多名懂中文的印尼籍员工充实到现场岗位。在积极利用外部有利条件的同时,更多的挖掘现有资源,加强员工的培训管理,定期组织两国员工开展印尼语和中文培训,解决沟通障碍。对印尼籍新进人员,通过专项培训会、现场工作实践、维修技能考评、班组长竞聘等方式,不断提升队伍技能,调动积极性,完成印尼籍员工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条件苦,他们自己动手,美化家园。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积极发动员工,自己动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利用砍伐原木,建设具有异域风情的木屋作为员工宿舍;利用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木制房屋土质较好的空旷地带,发动员工除草、松土,并买来各色蔬菜种子,在房前屋后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菜园子;在厂前区修建了人工湖,辅以廊桥栈道架设其间,美化环境;设置洗衣房、足球场、篮球场等场地,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远在异国辛勤开拓的海螺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抓安全,他们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印尼籍新进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过程中易引发安全事故,为及时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树立安全操作行为准则和规范,公司结合印尼当地实情和安全管理惯例,搜集印尼当地安全环保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相关内容进行翻译,制定下发了符合公司要求的《安全教育管理办法》、《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等,研讨通过了《安全奖惩制度》。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现场安全CIS体系建设,设计制作2000余块厂区示意图、各类印尼语安全标示牌、警示牌,悬挂到现场各作业点;设置安全专项资金,购置各类冰冻饮料和防暑降温药品,在分厂建立医疗急救小药箱,在主要的地段区域搭建临时帐篷作为临时休息点,确保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条件下重点人群防暑降温工作的落实。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