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8 13:20:49 来源:水泥人网

四川成都:散装水泥纵深发展助力生态城

冬季,静风、逆温层是成都空气质量顽敌。然而,今年的成都冬季,北京频频雾霾,这里却是良好的空气与蓝天……据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监测显示,今年成都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这个令人欢喜的空气质量背后,一种建筑基材料——散装水泥功不可没。

散装水泥作为建筑行业中最前端、最基本的环保因子,通过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将工地建设中扬尘过滤,年减排包括粉尘在内的污染物百万吨。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小小建筑基材料除了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营造良好空气质量外,还在绿色环保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路上,默默践行,交出一份又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数据话环保 年减排百万吨

散装水泥是指水泥制品不用袋装,直接通过专用设备或容器从工厂运往工地。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则是散装水泥中最重要的两个载体。随着一车车预先在工厂搅拌好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通过全密闭运输工具,被运送到建设工地直接使用,建设工地的扬尘就被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提前“过滤”“关”了起来,留下清新空气。据测算,应用预拌砂浆的施工工地,可吸入颗粒较国家标准值降低73%,噪音较国家标准值降低6.7%。

数据显示,2011年,成都市散装水泥累计使用量达1431.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57.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5.6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0.6万吨。

2012年,成都市因散装水泥应用减少粉尘排放59.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67.8万吨、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0.8万吨。

2013年,成都市因散装水泥应用减少粉尘排放6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75.2万吨、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0.9万吨。

2014年,成都市因使用散装水泥实现减少水泥粉尘排放51.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59.8万吨、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0.5万吨。

2015年,成都市因使用散装水泥实现减少水泥粉尘排放47.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55.6万吨、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0.5万吨。

创新助产业 绿色多元化

散装水泥推广为城市减排同时,它及其延伸产业,还成为了成都市经济和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和支撑产业。

2007年,成都在全国率先通过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开启绿色环保产业预拌砂浆推广序幕。而后,成都市散办从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了预拌砂浆保障体系,以成都方式培育良好的供需环境,实现了预拌砂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管理服务的提档升级。

目前,成都市备案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共24家,拥有砂浆生产线32条,设计年生产能力到达1200万吨;拥有2条及以上生产线的企业有10家,占企业总数的41%。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0亿元,全市干混砂浆产销量超过20万吨的企业有8家。2015年实现产值近8亿元。从2010年以来,成都市预拌砂浆使用量、产能比、增长规模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应建筑呼唤绿色的时代需求,促使散装水泥这一绿色环保产业向纵深发展,助力生态城市建设,成都市散办从,深抓产业,从加强监管,引导行业技术研发、引导水泥基产品多元化发展进行创新与布局。

今年,成都深入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圈一体”全域应用。大多数的区(市)县将“禁现”范围扩展到了重点镇乡、小城镇建设示范点、新农村聚居点,基本实现全域覆盖。

在成都市建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该市散办把“提档升级”作为关键词,引入互联网思维,完善“成都市散装水泥信息管理平台”,引导企业完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并以市建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及视频实时监控综合系统”为依托,实现了预拌砂浆可追溯性管理。

同时,成都市散办引导企业发展多元化砂浆产品。多家企业开始生产供应特种砂浆,部分以散装形态供应到工地,打破了特种砂浆只能是袋装形式的定式;预拌砂浆还由工装化向家装化延伸,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迈进。

2016年~2020年是成都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阶段。对此,成都市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散装水泥发展“十三五”规划即将出炉,该规划拟从包括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监督体制,市场机制,技术措施等方面发力,推动成都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科学治尘,降低环境负荷,促进成都市建材工业和工程建设产业提升,实现成都散装水泥及其延伸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