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7 23:30:09 来源:水泥人网

中国建材宋志平: 国企改革应有新路线图

距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已近一年。

7月中旬,国资委宣布了“四项改革”及试点企业名单。“四项改革”包括:中央企业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及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等四个试点。

而试点企业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医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为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董事会行使三项职权的双试点企业。

宋志平作为中国医药的前董事长、中国建材的董事长以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他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更深的思考。对管理多年的中国建材,他常说两句话,一是中国建材是“草根央企”,所谓“草根”就是底子薄、基础弱;二是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是倒逼出来的。

宋志平做企业已经35年了,这几乎与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同步。他认为,1987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也已走过了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造、建设国资监管体系三个阶段,而现在应是入第四个阶段。

“这个阶段国企改革围绕着落实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确定国有资产的功能分类、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细化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方式的综合性目标。”他这样总结道,“这次深化改革的目标是更高层面、更系统、更全面的,也需要我们做出一张全新的路线图。”

国企和混企要各负其责

《英才》:国家投资国有企业目的是什么,最近也有专家认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民营化,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宋志平:首先我说搞好国有企业是必须的,世界各国大都有国有企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在关系全民利益的公益保障方面国家拥有更多的责任,而这些都要靠国有企业来完成。但长期以来,我们把国有企业功能放大了,把国有企业搞得过多和过宽泛了。我觉得一切都应先回归本源,理清方向和目标,才能做出正确的改革方案。作为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按照其功能定位分类运营,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国有企业要改回去,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改出来,国企和混企要各负其责。

为什么说国有企业要“改回去”,我觉得至少要在两点上改回去,一是目前我们有不少应是国有企业功能的企业进行改制,原本是公益保障作用的企业也加入非公资本,可能引起不合理的涨价,损害全民的利益,失去了公益的属性,这些国有企业可回购非公资本股权;二是严格按照政府的指令和预算管理,完成好政府所赋予的任务,管理人员采用公职人员待遇,由政府核定收入,这就是所谓的“改回去”。最近我去德国访问时了解到,德国的铁路公司90年代曾拿出49%上市,由于股价很低,流动性差,2008年政府又把上巿股权全部收回了,最近柏林和汉堡也相继把原已私有化的水务和电厂企业收归国有了,主要是从长期运行质量和安全上考虑,这些原本是公益保障事业的企业让国家管理更安全。

而对于处于竞争领域里的国有企业要“改出来”,即做到政企分开,国家只作为股东,企业完全进入市场,采用混合所有制的方法,所以我不赞成国有经济从竞争领域完全退出,更不同意国有企业改革只能民营化的观点。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原则上在竞争领域里国有经济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存在,而不再以国有企业形式参与竞争,暂时还没能混合的国企,也可等同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给予完全市场化的身份;区别是完全国有的一人公司由国有股东独享分红,而混合所有制企业国家以股份比例分红。也就是说无论国有经济成分占多少,只要在竞争领域,就脱下政府的“黄马褂”,完全市场化经营。今后,应形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英才》:现在也有人说,上一轮国企改革以地方政府选择国企退出改制的方式收场并不合适,你怎么看?

宋志平:这正是我为什么说这一轮改革应是对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改革,而不应该只是国企改革。上一轮改革由于我们关注的不是从国有经济的分类和实现形式出发的改革,而是单个国有企业怎样进入市场,得出只有改制为私营企业才能进入市场的结论,地方出现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售卖风潮。今天看来,如果当时能引入混合所有制这种模式,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如果不以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入手,不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仅从国有企业改革入手,结局可能是国有经济大规模退出市场。

《英才》:大家认为从前搞的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也不是新东西,现在为什么看得这样重要?

宋志平:我们在国企改革第二个阶段就认识到产权多元化的问题,在十四大就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多元化股份制,在十五、十六大都提到混合所有制,也正是在这些精神下,我国国有企业推进和民营等企业的合作和上市,打下了今天推行混合所有制的基础。

但在以前国有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上市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引入资金,而把市场化机制挡在了外边,结果大部分成为国有一股独大并戴上了“国有控股”的帽子,仍按老的国有企业的办法运作,在企业中既不能对管理层实行中长期激励,也不能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更不能搞员工持股,还清理了一些企业原有的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政策,导致了一些国企在改革工作的退步。因此这次做混合所有制时没有再提“国有控股”的概念,国有经济成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是股东身份,不再是上下级,更不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混合所有制才可能受民企和市场欢迎,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