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10:49:55 来源:水泥人网

建筑质量要终身追责了 水泥质量谁来负责

  近日,水泥人网转发了一条新闻,“这一地区抽检64批次水泥 近一半儿不合格”,一时间引起水泥人关于水泥质量的热议。就水泥质量问题,水泥人网小编咨询了水泥行业的专业人士。

  一、依据标准生产是硬性规定

  水泥质量的检验依据为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标准中针对于水泥产品出厂检验的要求为7.1、7.2、1、7.3.2、7.3.3款:

  7.1化学指标:通用硅酸盐水泥化学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7.3.1 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 min,终凝时间不大于390 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 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7.3.2 安定性沸煮法合格。

  7.3.3 强度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不同龄期的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综合来讲,水泥的出厂检验项目主要为:三氧化硫、氧化镁、烧失量、氯离子含量、不溶物、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水泥企业通常在强度、氯离子和烧失量3个项目上达不到要求,针对这三个方面,水泥专家说:

  一、水泥生产企业提高混合材的使用量并不完全是导致水泥强度不合格的原因

  水泥的强度是评价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划分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水泥的强度是指水泥胶砂硬化试体所能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用MPa(兆帕)表示。它是水泥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之一。强度不合格的水泥用于建筑工程,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安全使用性能。目前我国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仍然是采用混合材与水泥熟料混合粉磨的工艺。从理论上来讲,混合材粒度较粗,其活性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混合材掺量对水泥强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这样对于不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来说,其实物水泥强度等级较高,基本上ISO强度均在52.5MPa以上。

  熟料及混合材的用量配比,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水泥的质量。水泥质量主要还是在强度上。水泥质量重中之重就是强度,水泥强度不完全在于使用了多少熟料,多少混合材,是不是按照标准要求规定的配比混合粉磨的。当下,各家水泥企业的熟料质量普遍提高,粉磨工艺也大有改进,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提高了混合材的掺加量。时下,水泥价格太低,各企业都从降低成本上发力,多用混合材少用熟料,节约成本。

  二、氯离子是钢筋铁骨的隐性杀手,年龄越大越脆弱,不是"缺钙"是多氯

  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燃料、混合材和外加剂,在熟料煅烧过程中,氯离子大部分在高温下挥发而排出窑外,残留在熟料中的氯离子含量极少。如熟料出磨氯离子含量偏高,会导致混凝土中钢筋锈蚀,使建筑物的寿命缩短,造成潜在的隐患。氯离子对水泥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水泥在没有C l-或C l-含量极低的情况下,由于水泥混凝土碱性很强,pH值较高,保护着钢筋表面钝化膜使锈蚀难以深入。氯离子在钢筋混凝土中的有害作用在于它能够破坏钢筋钝化膜,加速锈蚀反应。

  20世纪50年代,我国北方及国外某些国家(尤其是前苏联),为使冬季施工方便,曾普遍使用氯化钙等氯盐作混凝土早强(或防冻)剂,致使大量建筑因钢筋严重锈蚀而过早破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现在国内外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原则上已不用氯盐早强(或防冻)剂;即使掺用氯盐,我国规定一般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港工钢筋混凝土中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0.1%),并需对钢筋作防锈处理,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此外,C a C l2用量较大时,还会降低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性和耐磨性及28天抗折强度。如在生料中加入的氯化物,虽然可促进熟料煅烧,起到矿化剂的作用,对提高产量有利,但有相当部分的氯离子会残留于熟料和水泥中,也会加速钢筋锈蚀。因此,无论是水泥生料中,还是水泥中加入氯化物都应持谨慎态度,不宜掺加。

  三、烧失量的变化会引起熟料和水泥一些控制指标的变化。

  烧失量项目仅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检测,烧失量越高,说明熟料质量差,水泥中混合材中掺的非活性混合材多,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就越大。

  我们的目标在于制造质量稳固的水泥,好水泥的标准不是靠数据堆砌的而是看水泥混凝土浇筑的建筑物在几百年,几千年之后是否依然屹立不倒。

  水泥人不忘初心,发力技术改革,用最少的成本,造最强的水泥!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