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09:47:50 来源:华新水泥

百年华新从清光绪年间说起... ...

  1901年(清光绪27年)、1905年(清光绪31年),作为“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度议及开办水泥厂之事。当时在湖北已经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机器工业。张之洞以为,修建铁路,必需大量的铁轨、水泥和枕木。以当时条件,铁轨可由汉阳铁厂生产,而水泥则需进口。但湖北有条件办厂制造。

  其时,湖北政府的财力已难以官办水泥厂。于是,张之洞决定采官督商办体制。遂以湖广总督府的名义,于1907年初出示招商,招揽资财殷实的中国人商办水泥厂。1907年2月,福建清华实业公司总经理程祖福(浙江杭州人),呈文湖广总督府应招。程祖福,字听彝,曾任福建存记道、任吉林省官银号驻沪分号的总办等官职。后辞官从商,创办清华实业公司,数年经营,颇有成效。

  1907年7月,张之洞批准程祖福的福建清华实业公司商办湖北水泥厂,并差委程祖福担任湖北水泥厂总办,明确厂中一切事务,均由商家自行决定处理。与此同时,张之洞将商办湖北水泥厂有关减免税,和在湖北境内专利十五年等优惠办法奏清朝廷批准。1907年十月初四,清政府农工商部就此事会同邮传部,上奏光绪皇并慈禧太后。光绪帝朱批“依议,钦此”。

  1908年,程祖福邀林述庆等七人在上海设立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筹集成本银三十万两,专为办理水泥厂之用”。 4月22日,公司在清政府农工商部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库平纹银150万两。公司设于上海英租界内。程祖福派人到大冶勘测厂址,选定为大冶县黄石港明家嘴(现为黄石袁仓煤矿),其邻靠长江,惟厂区面积狭小。并在上海购得德国二手水泥设备,组织建筑营造厂赴鄂施工。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湖北水泥厂于1909年5月2日建成投产。使用“宝塔牌”商标。由于水泥质量优良,清政府农工商部在1910年(清宣统二年)选送参加南洋劝业会展览,“宝塔牌”水泥分获头等金、银奖牌各1枚。

  湖北水泥厂的兴建,打破了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独霸中原水泥市场的局面,也开创了湖北水泥工业的历史。在湖北水泥厂开办之初,启新洋灰公司总理周学熙就托人到沪游说合并之事,但遭程祖福谢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武汉周边战事激烈,时局动荡,市面萧条。湖北水泥厂无法正常生产。至1912年,公司各方债款此时已达200万元以上,根本无力偿还。

  陷于严重债务危机的湖北水泥厂,引起了日本三菱公司的兴趣。“洋务运动”以来,日商一直希望在中国开办水泥厂,但受阻于清朝政府反对而未能如愿。为实现成为湖北水泥厂唯一的债权人,从而最终获得产权的企图,三菱公司在1912年5月在上海与程祖福达成协议,同意湖北公司暂缓还款。同年11月,三菱公司又主动 提出,可以再借巨款给湖北公司,帮助其还清其他债权人的债务,条件是工厂必须交由三菱公司管理。被程祖福当即拒绝。后程祖福随即筹得8.6万元,偿付三菱公司第二期借款的本息。然而三菱公司不接受这笔还款,反到推翻前约,要求湖北公司一次还清所有债款,否则交出工厂管理权。程祖福聘请律师与之交涉,三菱公司不与理会,而是直接向湖北省政府提出了查封工厂的要求。

  到1913年3月,三菱公司第四期借款到期,湖北公司仍不能还款。3月4日,三菱公司随即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立即查封湖北水泥厂。迫于案情和日方压力,湖北省政府在1913年3月25日派员赴大冶查封了湖北水泥厂。查封湖北水泥厂一事导致社会舆论哗然,对政府封厂多有不满。面对社会舆论,湖北都督黎元洪颇感压力,专门致电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说明封厂之故。

  在此期间,最为关心湖北水泥厂产权易手的,应该是启新洋灰公司。在当时,中国内地除唐山厂和湖北厂外,尚无第三家水泥厂。启新公司觊觎湖北厂由来已久。1913年3月,在三菱公司起诉湖北公司后,周学熙指使吉林官银号向程祖福逼债,为争夺湖北厂资产埋下伏笔。1914年启新公司控制湖北水泥厂后,将其改名为华记湖北水泥厂。其后至1937年,由启新公司控制生产经营。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华记湖北水泥厂只是充当启新公司南方生产基地的角色,发展处于停滞状态。1934年,华记厂更名为“启新华记水泥厂”。1938年,华记水泥厂被迫搬迁湖南辰溪,1939年,重建华中水泥厂,同时成立昆明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在西南抗战后方,只有“华中”、“重庆”两厂生产水泥。1943年,华中、昆明两厂在重庆中国银行召开股东联席会议,成立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成立大冶水泥厂筹建处,华新公司由昆明迁汉口。1940-1945年华中厂累计生产水泥5.12万吨。抗战后,随着国共内战爆发,华新水泥发展困难,陷于停滞。1949年5月解放军事接管后,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恢复生产和进行基本建设,调整经济关系,华新获新生。

  人民政府接管华新后,首先是稳定员工队伍和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其次是恢复生产,立即贷款100多亿元(旧币)进行基本建设,于1950年12月建成第2条生产线(一号窑)并投产, 华新公司从武汉迁到黄石,与新厂合并,此时工厂规模已达到远东地区第一;三是调整经济关系。1951年1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主持召开董事会,宣布结束军事管制。会议决定,将公司资本中的国民政府官僚资本转为人民政府所有,同时组成了新的董事会,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工业部副部长刘杰任董事长,王涛为第一经理,齐涛为第二经理。

  1952年底,大冶厂已拥有固定资产2369.7万元,水泥年产能25万吨,成为国家大型骨干建材企业。1953年,经中央重工业部审批,华新水泥公司改为华新水泥厂,厂名前面加“公私合营”,全称为 “公私合营华新水泥厂”。1957年产量为53.9万吨,是1952年的2.16倍。生产的主要水泥品种有400和500号混合水泥,同时还试产道路水泥和800号水泥。到1975年,华新相继开发了500号矿渣水泥、500和600号纯水泥、500和600号大坝水泥等新品种。

  1988年2月,华新水泥厂与湖北红旗水泥厂联合成立“华新水泥厂(集团)”。1993年11月,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华新股票(开盘价位为10.38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当年首批在沪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国家正式批准华新工业节能环保技改项目“五号窑”兴建。上海市证券管理办公室同意华新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8700万股。四号窑点火投产。公司获1994年度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之一。

  随着现代水泥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华新水泥老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05年,黄石枫叶山厂区全线停产。华新水泥厂旧址包括厂房、窑、磨房装包机等建筑和设备,现存三台大型水泥湿法旋窑,其中一、二号窑为1947年从美国进口,在世界上已十分罕见。三号窑为国产,于1977年正式投产,代表了当时我国水泥工业的先进水平。2016年9月,华新水泥厂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经历百年的历史积淀,如今的华新水泥人可不是一般人,请看华新水泥人《高温下的坚守》

  高温下的坚守

  正如你们知道的,咱们大中华已经开启了“烧烤”模式,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小编觉得自己和烤肉就只差一撮孜然粉的距离了。

  但是,远在中亚的亚湾地区,温度已经逼近50摄氏度了!

  华新亚湾公司员工们头顶烈日、冒着酷暑,依旧默默地坚守在一线,为生产保驾护航。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是最强的生产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岗敬业的水泥人,中国水泥才能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让我们向所有在高温下辛勤工作的水泥人致敬 !

  

 

  在高温的“三次方”环境下,一丝不苟的清理窑尾斜槽

  

 

  塔籍员工萨伊别克专注工作,维修原材料卸车挡墙

  

 

  员工检修水泥磨,累并快乐着

  

 

  矿车司机一刻也不放松安全

  

 

  从原料磨检修出来透气,3名塔籍员工成了“灰洲人”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