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09:28:14 来源:水泥人网

1937,拯救了数万南京人的江南水泥厂

  ▲差一点,我们就擦肩而过了

  201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周年

  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

  10点01分

  我们聆听城市上空回响着彻骨之痛的警报声

  传递着哀思和警示

  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80年前的今天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80年后我们终于能够坚定捍卫国家权益

  中华民族再也不会任人宰割、饱受欺凌

  但一路走来,那个苦痛年代人和事

  我们将永不能忘怀……

  在南京的栖霞山麓,

  有一座建于1935年的老厂江南水泥厂。

  这座由民国企业家创办的工厂,

  曾经在日占南京期间,面对日军威逼利诱,

  没有给他们生产过一吨水泥。

  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

  更是用千疮百孔、坚韧不屈的身体,

  救助了成千上万难民免遭日寇屠杀和蹂躏,

  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难民营。

  南京江南水泥厂始建于1935年,

  原由陈氏家族等民族资本所创,

  时为国内规模最大,设备和工艺最先进的水泥厂。

  在建成之处,江南水泥厂曾召开发起大会,

  吸引来了丹麦史密斯和德国禅臣洋行的竞标。

  11月13日,淞沪会战的溃败,战火迫近南京。

  刚刚诞生的江南水泥厂也将遭受灭顶之灾。

  怎么办?是开机出货,还是停业整顿?

  时局不清,只怕出货后产品会被侵略军控制,

  倘不生产,巨额的投资就无法产生利润。

  摆在董事会面前的,是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启新董事会最终做出的决定是:

  坚决不与日方合作,并设法竭尽可能保护工厂。

  1937年11月,江南水泥厂分三路疏散转移:

  技术人员携带大量技术资料及建厂资料文件至汉口;

  非技术人员和留守组成员眷属避至陈范有家乡安徽;

  徐莘农、沈济华等5名职员以及30余名工人留在厂里组成留守组。

  由于工厂的电气设备由德国禅臣洋行提供,

  水泥设备则是来自于丹麦史密斯公司。

  启新董事会决定以尚有二成设备货款未付,产权仍属丹、德为由,

  申请丹麦和德国两公司以债权人的身份

  派员入驻工厂,保护他们的财产。

  1937年12月5日,德国人卡尔•昆德与丹麦人辛德贝格

  从上海绕道江北,终于到达了江南水泥厂

  董事会任命昆德为江南厂代理厂长,

  两位外国友人携手开始了保护江南水泥厂的艰难历程。

  12月13日,南京失守,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

  战火蔓延至栖霞,公路成了一片焦土,农民流离失所,

  包括上海、苏州等方向来的逃难群众纷纷涌来,

  大批难民聚集在工厂四周。

  由于工厂四周有近二十米宽的护厂河,

  还有蒺藜树作为天然屏障,

  使得工厂当时免遭匪徒洗劫。

  江南水泥厂并没有拒难民于大门之外,

  而是以对同胞的骨肉之情,欣然接受了他们。

  完好的占地2400多亩土地的广阔厂区,

  由此成为接纳难民的营地。

  难民中还有一些是国民党抗日时溃散的军人,

  他们是日军抓捕的重要对象,一旦被抓必死无疑。

  留守组对他们给予特别照顾:

  给他们换上民服,为他们治疗创伤,

  并让他们混居在难民中,待其伤愈后,

  发给路费让他们速回老家,以免被日寇抓捕。

  大屠杀期间,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

  辛德贝格和昆德在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

  1938年3月丹麦一家报纸上发表的

  《最大的丹麦国旗飘扬在中国南京》

  中用了辛德贝格这样一段话:"

  我在厂里升起了一面在中国最大的丹麦国旗。

  在厂房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米的丹麦国旗,

  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眼看着难民增多,伤病也多了起来,

  辛德贝格赶到城里的鼓楼医院求援。

  鼓楼医院派来了两个护士带着药品来到难民营。

  后来,两个护士应接不暇,

  经董事会批准,厂里专门聘请了医生,

  于1938年成立了一个小诊所。

  就这样,难民营里竟然有了医院,

  医院的所在地就是厂里的标志性建筑“小黄楼”。

  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4月初,

  江南水泥厂累计收容难民高达3万多人,

  最多时一天收容难民1万多人,

  并且,没有一个人死亡。

  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1938年3月,

  辛德贝格接到公司总部的调离命令,

  要求他立刻离开南京,

  在离开时,他冒着被日军查获的风险,

  携带了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和搜集的照片,

  以及一份约翰·马吉所拍摄的记录日军南京暴行的影片拷贝,

  这些都成为了向世界揭露了日军罪行的证据。

  1939年,辛德贝格去到美国,

  加入了美国商船队,

  为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提供后勤支援。

  他的后人还曾专门回来拜访他们先辈救助中国人地方。

  1938年5月,南京战火逐渐停息,

  秩序稍有恢复,难民逐渐散去,江南水泥厂决定停厂关闭。

  尽管停厂,但江南水泥厂的硬件条件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

  产品可以用于修建混凝土军事工事,日本侵略者觊觎已久。

  于是日本侵略军以军管为名,派三井洋行及小野田水泥厂,

  屡次诱骗强迫江南厂开工生产,遭到拒绝。

  1941年三井洋行再次拟定合作契约强迫江南厂签订,亦遭拒绝。

  1943年7月,日军以“赞助大东亚战争”为名,

  对江南公司生产水泥的机器进行强行“征借”,

  将其北运山东张店制铝。

  公司上下一致反对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反抗。

  但是由于汪伪政府的推波助澜,

  一年后,江南水泥厂被肢解。

  抗战胜利之后,

  江南水泥厂进行了多次增资以及购置新机等准备工作,

  而出货的愿望却是在其历经了16年磨难,

  新中国诞生之后才终于实现。

  现在的江南水泥厂老厂区内已经停工,

  门口的传达室日历牌上,

  时间停留在了2012年12月21日。

  沿着厂区内的林荫道走到底就是当年难民医院的所在地小黄楼。

  包括小黄楼在内,老厂区里共有16座民国建筑。

  2009年,小黄楼曾惨遭火灾,如今已经空置多时。

  厂内内总建筑面积5179㎡,

  现存有16栋民国建筑, 均为土木结构,

  现遗存的昆德旧居及职工宿舍,

  颇能反映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

  其中住宅建筑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种,

  甲种是建厂时期中方聘外籍厂长居住的招待所,

  是民国时期高级住宅区的典型代表,

  集中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工业遗产资源和抗战文化资源。

  2012年,江南水泥厂民国住宅区被

  南京市政府公布为重要近现代建筑风貌区,

  水泥厂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按照规划江南水泥厂老厂区,

  将打造成为“民国文化公园”,

  预计5年后可以开放。

  其中建专门设立“抗战展览馆”和昆德故居陈列馆,

  展现国际友人在南京保卫战至“大屠杀”期间,

  保护中国难民、伤兵的史实。

  那些过往的一切,我们都将永远铭记下去。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