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16:13:03 来源:水泥内参

水泥企业停产来临,工人变农民看天吃饭!

  随着秋冬季来临,新一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启动。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

  对于行业最为关心的采暖季错峰生产等情况,《行动方案》要求,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方案还首次提出: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可不予限产。

  环保和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然而之前最初的“一刀切”方式,显然也是考虑欠佳,比如就忽视了奋斗在一线生产的水泥工人的感受。一位水泥厂工人就表达了他的心境:

  从前做农民

  看天吃饭

  后来做工人自豪

  哪料到还有错峰生产一说

  工厂放假

  兜里没钱

  于是就像祈雨一样等待环保督查的结束

  ...

  这种状况像极了做农民时的盼雨浇田,但是工人们还是比较积极面对的,因为农业的发展早就不再依赖天气,引水工程解决了干旱问题,天寒可以建造温室大棚,就连无土栽培技术都广泛的运用到了生产生活中。工人们相信企业的技术发展也一定能解决环保上的要求,绿色生产的转型也必将到来,只是不要让他们等太久。

  环保重压之下的错峰生产,从之前的一律全部执行停产到现在不搞“一刀切”,其实也是证明了搞环保理应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实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应身体力行的为一线工人着想。

  环保限产一箭双雕

  环保限产不仅是提升空气质量的手段,而且还是去除产能的重要措施。我国水泥产量占全球水泥产量的60%,产能过剩,打价格战肯定是下下策,因为这样一来企业既挣不到钱,整个行业产品的质量还会被拉低,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去产能同时推进行业绿色转型,是唯一可行之路。目前需要淘汰的劣势产能约占全国水泥产能的20%,但这部分产能的淘汰基本上没有太大进展,企业大都处于去产量而非去产能阶段,那么环保重压下实施的错峰生产将逼迫着企业去除落后产能,把精力转移到企业多元化发展上。

  此外,这对企业搞研发创新将会起到积极作用。环保下的停产、限产使得市场上水泥供给减少,短期供给侧的减少对价格的抬升有刺激作用,当需求足够时,较长时间停工也是可以覆盖企业成本的。从运营上来看,环保标准的压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在节能减排、脱硝改造方面研发新技术,为企业健康发展带来空间。

  环保不能“一刀切”

  在当今的环保态势下,部分传统产业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只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环保“一刀切”对于这些转型中的传统产业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

  有行业人士向水泥内参反映,其企业所有相关资质都办理下来了,可就是不能开工生产,相关部门也没有合理回复,就一句不能生产。这显然就是“一刀切”的做法。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解决环境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只有循序渐进推进环保问题整改,才是长久之计。

  好的环保管控措施,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要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引导推动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对环保不达标企业,要坚决予以整治,促其改造升级;对环保达标企业,应给予大力支持,促其健康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环保重压企业如何应对

  水泥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物耗的行业,其生产相对粗放,节能、降耗空间巨大。要降低水泥行业的污染排放,需逐个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并加强治理以加快推送水泥企业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此外,企业应实施从以煤炭作为燃料,逐渐转向以天然气、电力、电厂热力为燃料或热源的能源消耗调整。

  而在这个转变升级过程中,水泥一线的工人和企业本身都处在一段艰难的阵痛之中。一方面,我们希望企业员工和企业一起同发展、共患难;一方面我们也呼吁企业,毕竟作为强者要把更多的利益尽可能的给到一线员工,企业是船载着全体员工向前,一个有责任感、有企业文化魅力的掌舵者才能将这艘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