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4 09:03:41 来源:水泥人网

干货,怎样突破性彻底消灭清库的困扰!

  一、导言

  水泥行业自2017年起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压的环保控制政策导致全面错峰停产,客观上促成了快速大幅度去产能化,使原来供大于求的低价血拼市场竞争关系,一下变成了供不应求的高价共赢局面,两年来行业利润从地狱回到了天堂,每吨水泥的利润比往年翻十倍都不止。水泥库的问题自然而然突出起来,在有限的产能条件下,谁的产品库存多,周转效率高,谁就能赢得最大利润。而水泥库普遍存在的死料偏库及清库问题,偏偏与难得的市场机遇严重冲突起来。2018年为了抓住高价市场机会,多个水泥企业在清库作业时忙于赶进度,发生了数起严重伤亡事故。清库,开始成为每个水泥企业最头痛的问题,所以,有必要研究一下清库背后的逻辑。

  二、习惯与经验

  多年以来,水泥企业已经习惯了周期性发生的水泥库清库。由于水泥技术是从外国引进,先进的欧美国家也要清库,仅仅是管理水平不同造成清库周期不同而已,所以清库问题躲不开。但大家都存在的问题似乎也就不是问题,没有人认真想一想、问一问,有没有什么突破性新技术有可能彻底消灭清库的困扰?习惯与经验只是对已经发生的具体事件现象的关联推导,往往只能得到表面局部的推理归纳,其真实性和具体性极易诱导人们得出错误的片面逻辑结论,瞎子摸象就是典型案例,过多的经验依赖有时会封闭人的全局眼界和开放精神,从而失去进步机会。三、清库的危害众所周知,当一个水泥库因内部严重阻塞,导致无法正常存储卸放时,将不得不启动清库修复作业,由于每条生产线都设计建造了多个水泥储库,清库问题一般不会同时发生,所以往往还有处理问题的生产回转余地,但同时也往往造成对清库危害的深刻认识不足。一旦清库问题出现,其实意味着几大损失必然产生:1、死料 清库时水泥成品一般在半库以上,对常规的8000吨水泥库而言,意味着4000吨以上的产品价值泡汤,这些废料即使清理筛分出来,已经不能作为成品销售,还要加运输费、电费,重新作为混合材配兑入熟料使用,即使按400元/吨的市场价计算,其残值估计最后只剩150元/吨,仅此一项损失达4000*(400-150)=100万元以上。2、时间

  由于安全隐患巨大,一个库的清库工作必须万分慎重,流程控制非常冗长复杂,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多,等于一个水泥库长时间退出正常生产调度。如此便加大了后续生产调度的压力,容易诱发新的工艺协调错误和各种潜在损失,特别在销售旺季期间。

  3、人工

  无论采用什么清库技术,委托给任何专业清库队伍,企业作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全力以赴监督执行,4000吨以上的清库人工费一般在30万以上。

  4、安全

  由于水泥库内自然的封闭结构,清库总是存在垮塌、坠落、动能切变等等意外伤害的可能,存在着较大的作业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仅仅工伤赔付,一般可恢复工伤3-5万/人,残疾至少20万以上,死亡120万/人以上,还不算企业相应的停产停业整顿损失,地方政府安全处罚,各级领导安全处罚损失等等。

  四、因果分析

  水泥清库的原因很简单,库内死料变硬堆积生长导致下料通道完全阻塞。形成死料的原因却不简单,是由多种因素混合积累而成,细度、水分、库位、库容、存储时间、卸料方式、进料方式、工作流量等等,似乎都与死料形成有关。但真正的本质问题却是全行业都没有搞清粉体存储卸放的动力学原理,也即底层物理逻辑关系,在水泥库的卸放技术上都采用了各种气动方式,正是普遍采用了错误的气动卸料方案,才是导致大直径水泥库必然发生偏流聚集,必然形成非均匀漏斗流。

  国内外技术人员只注意到外加气动技术所形成的快速渗透流动性改变卸放效果,却没有发现外加空气的巨大副作用。空气会自然向低压低阻方向渗透汇聚,在大库底部无论如何安装气槽,都是同一气源压力,而库底料压密度必然软硬分布不同,往往边壁因承压力大更硬更密实,等压的空气自然走软不走硬,必然导致气流中部快四周慢,并不断分化,最终周边的硬料从慢动变不动而成为死料。根本原因就在于库底空气的低密度与粉料的非均匀高密度混合时必然产生中心收缩性汇聚作用,只能形成漏斗流,根本不可能实现理想的均匀流动性整体卸放。

  显然,库内卸放只有形成环库壁的整体流,才不会形成死料,也才能彻底消灭清库的根源。既然外加空气不可能带来整体流,就必须考虑非气动卸放方式,这就需要重新开辟一条新的技术路线来实现整体流。

  五、清库的根治

  为了实现整体流,必须完全放弃气动卸放技术的诱惑,然而,在数千上万吨粉料的库底,其他有动力技术方案从经济性和维护性更不可行,有没有可能采用无动力方案呢?毕竟库内粉料本身存在巨大的重力势能,应该可以利用。

  传统气动卸放技术大量简单使用,造成对粉体流动性变化和应力传导基础研究的忽视,为此我们展开了大量针对性研究与试验,不但发现了多种力学拱的存在,还进一步找到了利用和破解拱阻的中国方案,最终发明设计出太极锥,实现了无动力整体流卸放,使粉流掣形成了颠覆性水泥库卸放闭环控制技术,一步将水泥库从原始落后的人工开环控制推进到远程无人无动力定量控制的高度,在根治清库问题的同时实现了水泥库数字化智能控制大升级。

  六、如何区分清库技术的价值

  清库问题的突显,引发了一系列清库新技术装备的火热,各种原理的清库技术应运而生,搞得广大水泥企业头昏脑涨,不知深浅,无所适从。

  其实,凡事物问题的解决都存在一个战略判断的简单选择,只要用事前还是事后处理来区分,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显然,事前处理大大优于事后处理。统计表明,事后处理问题的成本比事前处理问题的成本要高10-100倍以上。任何一项创新技术,如果只能用于问题发生后的修修补补,再先进也没有太大价值。反之,一项创新技术能从事物的根源处着手,尽管手段不那么高大上,却能从问题的底层逻辑去寻找因果关系,才是最有价值的战略解决方向。现有各种机械自动清库技术,几乎全部属于偏库死库发生后的事后处理技术。试问,除了清库时的安全问题和人工效率有所改善,死料和时间等危害与损失这些技术能解决吗?依葫芦画瓢的习惯性思维很舒服,但常常会蒙蔽了我们的眼界。

  七、创新与风险

  创新往往意味着第一次,习惯了过去经验的决策者,总存在一个风险收益问题。当今社会,引进创新技术成功了是你的本职工作,上级除了表扬一下,不会再给予更多的激励,而因此产生的持续效益是企业应该的。而一旦主导引进的创新技术失败,则后果是决策人承担,轻则处罚责骂,重则降职降薪。所以在国内推广新技术很困难,就在于社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普遍缺乏责任人的创新文化的对称激励逻辑,新技术往往在特别急切需求情况下才会获得应用机会。

  八、关于技术的专业度

  水泥企业拥有大量长期从事一线生产管理的各级技术人员,对水泥工艺的系统运行大都形成了丰富有效的一定认知和处理经验,但具体到一些非常专业的技术部位,从事生产应用维护工程师的技术深度与广度,受到生产系统运行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只能处于应用级,与装备研发高级工程师相比就有一定专业差距。后者不但需要深厚的专业理论分析归纳能力,更要有条件展开千百次针对性技术原理及参数指标的专业试验对比,以及持续不断的改进调整循环,特别是颠覆性创新技术,往往涉及从理论到研发的跨专业系统构建与组织,有机融合了多种创新技术,仅凭应用级的技术水准是无法全面认知其真正价值与作用的。

  常常见到一些企业应用级工程师,稍稍看懂点技术原理就自作聪明地指点江山评头论足,要么想着怎么盗版山寨别人的成果,要么根据自己理解与演绎,轻易推断贬低新技术的价值与作用。在此友情提醒:术有专攻,人各有别,即便你拥有发明阿尔法狗的技术与功勋,但在水泥清库问题上依然只能是中学生,不要轻易评判一项自己不太专业的新技术。当年很多大腕级科学家就因错判了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理论,最后被原子弹炸了个灰头土脸。

  真正的专业度,一定体现在客观底层逻辑的严谨分析推理和大量事实的归纳一致性验证上,而不是权力地位与面子的主观演绎推导。只有对创新技术形成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中国的创新文化才可能从政治口号变成全民共识,让真正的创新获得足够的正向激励,超英赶美崛起才有希望。

  九、时局的必然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严格的错峰停产控制必然成为长期常态化,无形中促成了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加上超载事故引发的严格运输控制 ,水泥企业的供不应求局面将有一定的高价持续时期,为企业提供了对冲高生产成本的非常有利的市场环境。如何在有限产能条件下,最大幅度提升水泥库运行效率,反而成为水泥企业以小博大技术改造制胜的难得机会,就看谁看的清,谁动的快。

  (来源:水泥人网)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