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08:26:10 来源:水泥人网

精准停产!河北、山东、陕西多地水泥企业不再“一刀切”!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取暖季,大气污染防治再次迎来考验。如何科学施策、精准治理,以务实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关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关乎民生福祉。

  降霾新举措:

  陕西:11月26日上午,陕西省政府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了《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会议表示,相关文件表示,相对于过去实行的“一刀切”停产,今年有明显的变化,根据污染排放数据的不同对企业实施不同的政策。据了解,过去陕西省对不同涉气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今年的情况有所变化,将涉气企业分成ABC三类企业,A类企业,也就是说这类企业做到了污染治理的最高水平,在冬季错峰生产和应急状态时基本上不打扰,B类企业相对于C类企业做得也不错,做到适度监管。C类企业按照正常的应急减排措施来执行。

  河北:前不久,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引发关注。该制度对纳入清单的企业、项目,优先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检查、不打扰”;跻身正面清单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自律减排、污染治理水平领先。目前,经过逐一现场核查评估及多部门会商会审,河北共有1640个项目、企业被纳入首批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

  山东: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污染天气差异化应急管控 防止“一刀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做好涉气污染源差异化应急管控工作,精准实施应急减排,坚决防止“一刀切”,确保在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同时,保障好民生需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建立正向激励工作机制。按企业治理和管理水平高低以及污染物排放强度将企业评定为A、B、C三个等级。

  制定这样的标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郝彦伟解释说,目的是建立引导机制,让更多的企业向更高的标准看齐,高标准企业在重污染天气下生产不受影响,经济也不受影响,这样的话,会激发更多企业向A类冲刺,力争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关制度的建立,是杜绝环保“一刀切”、精准治理大气污染的创新举措。现实中,一些地方或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采取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停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少数地方曾经出现的无差别“一刀切”,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权益,也折射出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如今,河北等地纷纷制定实施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的政策措施,通过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一企一策”差异化应急减排等做法,对各类企业分类施策、“扬善惩恶”,推动环境管理模式从“底线约束”向“底线约束”与“先进带动”并重转变,有利于更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水平、治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污染治理水平和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在环境监管中,如果不能有效体现鼓励先进、奖优罚劣、区别对待,就容易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例如,如果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投入巨资安装并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的先进企业,也必须和落后的散乱污企业一样“一律先停再说”,就会让严格守法者付出高成本,进而影响先进企业的效益和治污积极性。实施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等举措,将领跑者和落后者明明白白区分出来,有助于加强生态环境差异化管控,激发企业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先进企业予以政策激励、大力支持,并不意味着对这些领跑者就放松监管。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无人机飞检等手段,完善非现场监控体系。与此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规则公开公正地确定“红榜”,并动态调整、定期更新。总之,既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又不能放松环保“红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精准施策,我们就能以良药治愈沉疴,让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人民日报、陕西省工信厅等)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