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7 09:55:28 来源:水泥人网

殷殷赤子心,守护一江水!百年华新化身环境“保姆”!

  图为华新水泥党委书记、总裁李叶青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一条载满水面垃圾的驳船缓缓靠岸。瞬即,船上的垃圾被装车,运送到一家华新水泥工厂内。巨窑开始吞吐呼吸,不久,那些令人厌恶的垃圾呢,它们化为了燃料或原料,各得其所。这,听起来很像一个童话故事的美好结局。但它是真的。制造童话的绿巨人名字叫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无害化处置长江漂浮物近80万立方米,可谓守卫母亲河,不折不扣的超级英雄。绿巨人的群像由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和他带领的华新人组成。

  一、产业报国

  采访到李叶青先生并不容易。采访当天,他接受完采访,还有两个会议,并且下午要飞柬埔寨调研华新水泥海外工厂的运行情况。之所以愿意接受采访,因为听说是有关长江大保护的主题。而这些年来,环保转型一直是李叶青工作的重心。守时、严谨、高效。应是李叶青的工作风格。果然,一见面,这位水泥业巨擘的掌舵人给我的印象没有出乎意料。他和我们通过传记了解到的,或者身边熟识的那种意志力坚定、自律极强的人们一样,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心胸开阔、丰富而博学。谈到华新环保业务,李叶青如数家珍。众所周知,垃圾处理是全世界性质的难题。三峡工程蓄水后,大量生活垃圾、天然杂物和工业垃圾随水浮起;再加上汛期随雨水带入的农作物秸秆、杂草,过往船只倾倒入江的垃圾,三峡大坝坝前常年聚积数量可观的漂浮物。水面漂浮物不仅影响了三峡库区水质和水面清洁,威胁到航运安全,甚至影响到电厂的安全运行。每年汛期,沿江各区县打捞的漂浮物,只能经过就地掩埋或者焚烧处理,很容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2010年7月,华新水泥投入5000万元,在旗下秭归公司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三峡漂浮物项目。在汛期,每天华新秭归公司接收处置漂浮物量在800至1000吨。整个处置过程不排放任何有毒有害气体,实现了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举三得!

  图为华新秭归环保工厂
图为作业船正在打捞长江漂浮物
我问李总:“您们现在是做水泥还是做环保?”“我希望我们的未来,生产水泥只是副产品,企业主要的功能是能够替社会处置各种废弃物。”他说。这个愿景真的很大。首先,技术上的难题就比比皆是。虽然早在2003年,他们就开始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高危废弃物的尝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还没有哪个科研机构参与和承担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科研项目。可想而知,在缺乏技术支持的状况下,李叶青和他的团队边生产加工、边发现问题、边攻关处理问题,做出了怎样卓绝的努力。在谈这番话的时候,李叶青一连用了“锲而不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三组成语表示技术攻关。例如,中国目前还未大面积严格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含水量高,容易腐败产生恶臭。尽管华新环保公司在处理过程中,臭气排放单位已经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但是有些人依然不理解。对此,李叶青只能继续努力完善环保处置技术,力求尽善尽美。并且,和进行垃圾处理的同行们不一样,同行们选择的是有高收入能够立即获得回报的工业废弃物。然而,华新首选的是处理经济效益低的生活垃圾和污泥。由于补偿机制没有到位,至今这块业务还是亏损的。所以,尽管已经做了十载环保转型,直到近年,他还在环保公司的年会上像父亲一样给员工加油鼓劲,告诫员工要着眼远方,要相信环保业务一定能够绝地反击,屹立行业潮头。西方有句谚语: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采访过程中,我问他最低谷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他回答,任何阶段都有低谷的时候。随着访谈的深入,我逐渐做出自己的判断:他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壳包裹着理想主义内核的实业家。2008年,华新水泥在武汉发布了属于水泥行业内首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份报告的发布意义非比寻常。上个世纪末之前的黄石市被人们称为“光灰”的城市,人们印象中的水泥生产从来不曾与“环保”二字挂钩,即使进入了现代化的生产线,也只是使其不再造成肉眼明晰可见的粉尘污染而已。可是,从任职开始,李叶青就竭力要弥补并改造水泥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他甚至希望建立一种全新的产业与社会共生的关系,让水泥生产不仅不再成为污染的代名词,而且是——“美好世界,从我们开始。”为什么有着这样强烈的自觉与自信?这个话题要从36年前,李叶青初次来到黄石市华新水泥厂大学实习时说起。那时的华新水泥厂表面繁荣,实际存在设备老化、规模小、人员多、成本高、效率低等等问题。这位生于六十年代,在号称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八十年代成长的企业家,胸腔里始终跳动着一颗理想主义的心。原本在高校任教的他,准确触摸到了华新浮华脉象底下的沉疴,在华新水泥厂原厂长傅本一的鼓动下,怀抱着这样一个信念:“我要用我的专业知识挽救这个曾经辉煌,但步入暮年的企业!”1987年底,他毅然辞去教职,一头扎进了工厂。

  二、不忘初心

  是的,他的确是这么做的。桌上厚厚的一摞资料显示,在他入主后的华新,连续获得多项成就。谈到企业发展,过来人都回避不了中国实现经济改革与腾飞,最为跌宕起伏的九十年代。那个时代是中国企业进行大洗牌的时代,既有看到机遇闪光的亢奋,又有必将与延续了很久的认知决裂,甚至颠覆的巨大冲突。就是在那个时期,继现场指挥建成干法生产线4号窑不久,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的李叶青力排众议,以专业且详实的科学论证,提交再接再厉建设5号窑的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两座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成,使得当时濒临衰落的华新水泥单厂生产能力重新跃居国内第一。最重要的,建设过程锻炼了华新人自主研发和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了技术自信。随后,他借引进外资企业入股等时机,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机制。他对产业发展的预见惊人。抢在中国水泥市场重新整合之前,华新已经建立以长江流域为横轴,以京广线区为纵轴;以中部地区为发展重点,兼顾长三角和西部地区,涵盖中国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建厂扩张的“十字型”市场布局。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海外市场,在塔吉克斯坦、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兴建工厂。组建国内水泥行业首个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商+物流网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使得这个曾经背负着传统国企痼疾的百年老厂,真正展现出青春的姿态,大跨步迈进新时代。但是一个具有前瞻意识的科技与管理理念的先锋者,必然能够预判到企业更长久的未来。企业要活下去,人民的生活也绝不能继续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否则,美好生活与科技文明就是一组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华新未来的发展之路到底该怎样走?继续存活5年、10年,还是20年?他的目光投向了远方。早在2001年,李叶青带领研发团队,展开了“水泥低环境负荷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试验研究的同时,他就想到了那条必经之路。这是一条企业要发展,民生要宜居,如何实现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李叶青个人,从单纯的企业家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实业家之路。技术方面,李叶青是自信的。华新公司是国内行业唯一拥有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和安装国内最大万吨水泥干法生产线整套主机设备能力的企业,享有30多项技术专利;并且在一些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那么攻克下一个难关,带领华新巨轮顺应时代需求,寻找出路,实现华新下一个百年大计,他也是自信的。2009年和2016年,华新“水泥低环境负荷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和“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仔细留意两项成果的研发时间,便能发现这15年间,李叶青已经将完善水泥生产工艺和转型水泥环保业务布局完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

  他说:“我们这行业早期给社会做了破坏,但是现在,我们做水泥的同时做环保业务,给水泥行业做一个技术循环示范。我们团队年会的时候,我说目前不挣钱无所谓,我们做的是良心的事,是子孙后代的事,我没有破坏生态,我尽量地保护生态。我们内部也有声音,我说要长时间的看吧,坚持不懈地往下做!”很长时间,我们厌恶了听一些职场空话套话,可是李叶青的话,每句落到了实处。来到华新的30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过初心,他拒绝苟延华新的生命,而是以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战略目光,带领着百年华新逐渐挣脱“光灰”制造者的魔咒,并且成为保护环境的“保姆”。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华新实施企业环保转型战略至今,环保业务已经初具规模。截止2019年6月底,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湖南、重庆、广东、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市运行和在建的环保工厂31家,运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固体垃圾技术,实现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工业危废、漂浮物、污染土等各类废弃物近900万吨。……这一系列数据,很容易使我的采访变成一份纯粹的企业业绩报告。但是对于一名务实的企业家来说,只有数据能够说明一切。 采访结束离开华新大厦时,雨停了。一楼大厅里飘荡着咖啡的香气,被大雨清洗过后的工业园区道路显得格外宽阔,格外怡人。他是一名严苛的管理者,也是一个有趣的人。谈起技术,他津津乐道。自诩是名“技术控”,以自己是理工男为荣,以熟稔技术为荣。为什么?因为产业可以报国。他说:“我手下员工很怕我,因为搞技术的人,弄不懂老板,你说会怎样?压力山大!”“技术控”、“压力山大”,这两个网络用语把我逗乐了。我接着问他,如果退休以后,您打算做什么?他说,太多事情可做了。写书、到大学里继续做硅酸盐技术研究。哦,还是水泥。也许,我问他退休后打算做什么这句话不合时宜,因为从内心到外在,他都是一个激情十足的老小伙子。依然与那个刚刚来到华新公司时风华正茂的青年一样,怀揣着“我要挽救这个企业”梦想。只是现在,他的梦想替换成了“我要改变这个企业”。他坚信华新这套环保技术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还会给全社会带来福音。华新水泥的名字,将全方位地和民生紧密相关,沿着长江流域,沿着一带一路……一路欢歌地传颂下去。这就是李叶青,一位“60后”实业家的担当。

  (来源:华新之光)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